【講座】小魚老師的12年美國經驗!
【講座】小魚老師的12年美國經驗!


【分享講座】
那個時候我並不明白,為何父母要讓我跟弟弟獨自在美國生活,我剛在美國的時候,因為不會英語,我不敢講話。同學叫我「Mute 」我本來以為……。
突破舒適圈,意味著孩子們一定要到國外?還是在自己的國家,一樣能養成自學力,獨立思考?
這次特別邀請留美的小魚老師來參與論壇。她分享自己到美國求學的種種經歷,體會出許多的不容易,但過程中也成長許多。「就好像我們人生,都會有自己不擅長的事情要去突破。」她鼓勵孩子們,遇到挫折不要害怕,這很正常,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事。只要從中學習,自然會把事情愈做愈好,並且,在低谷中學習、認識自己,就會更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也懂得感恩、分享喜樂給別人。
小魚老師指出,她以往功課並不好,但在求學過程中發現自己喜歡畫畫、戲劇,她發現自己現在活得是快樂的,最後有因為找到自己的興趣,原本不好的課業也願意讓它愈變愈好,也就是說,找到興趣,可以讓自己成為有影響力的人,進而願意讓自己的生活更自律,願意把不喜歡的事情也做好:找到興趣,就能讓自己學會做好一切不喜歡的事。
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優點,只要願意更多認識自己,就會發現快樂的根源;而讀書的真正意涵就是發現自己的美好,並努力在困難中勇敢前進,並且分享喜樂,成為善良溫暖,能幫助他人的人。
那麼究竟孩子們要訓練突破自己舒適圈,讓自己更有視野,是否一定要到國外闖一番呢?這場論壇給的結論是,無論身在何處,只要孩子們願意嘗試與學習,都能突破出全新的自己,保持開放的心、謙卑、溫柔敦厚,就能使自己更加美好。
除了論壇的分享,孩子們在課堂上也嘗試面對鏡頭,表達自己的想法:我們為什麼讀書?正巧跟今日小魚老師的分享做很好的結合:勇於突破自己。孩子們的心是單純的,是勇於嘗試的,對任何事物都感到新鮮,期許此堂課能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種子,為日後成為強大的自己,做長期經營的準備。